每次看球賽,最掃興的瞬間莫過於球進了、大家歡呼慶祝,結果轉頭一看,邊審(助理裁判)默默舉起了一面旗子——「越位,進球無效」。
越位(Offside)絕對是足球規則裡的大魔王。但其實它沒那麼複雜,它的存在只有一個目的:防止前鋒球員賴在球門口「偷跑」或「撿尾刀」。
今天這篇不硬背,我們用最直觀的邏輯,帶你一次搞懂這個讓無數球迷心碎的規則!

第一步:先看「時機」! 凍結那一瞬間
判斷越位的第一個大前提,不是看你接球的時候,而是看「隊友往前傳球的瞬間」。
邊線裁判的腦中會在那一秒按下「暫停鍵」,然後檢查所有人的位置。
第二步:檢查「位置」 你越過那條線了嗎?
在「時間凍結」的當下,我們來看位置。
怎樣算處於「越位位置」?
必須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:
- 你在對方的半場。
- 你比球更靠近球門線。
- 你比倒數第二名防守球員更靠近球門線。
誰是「倒數第二名」? 足球場上,守門員通常是最後一名(倒數第一)。所以簡單記法是:傳球瞬間,你和球門之間至少要有一個後衛(不含守門員)擋著。 如果你前面只剩守門員,那你就是處於越位位置了。

重要補充: 判定部位只看頭、肩部以上身體或腳(能進球的部位)。你的手和手臂伸得再長,都不算越位!
第三步:檢查「動作」站著沒事!
這是新手最容易搞混的地方。「處於越位位置」本身是不犯規的。 你可以站在越位位置散步、綁鞋帶,裁判都不會理你。
只有當你「積極參與比賽」時,裁判才會吹哨。什麼叫積極參與?
- 干擾比賽: 你真的去接球、觸球了。
- 干擾對手: 你擋住守門員視線、或是阻擋防守球員去追球。
- 獲得利益: 球打中門柱彈回來,或是被守門員擋出來,剛好落在站在越位位置的你腳下。這叫「撿漏」,也是越位!
免死金牌:這三種情況「不會越位」!
為了讓比賽更流暢,規則給了三個特例。在這些情況下重新開球,進攻球員愛站哪就站哪,完全沒有越位問題:
- 角球
- 界外球:這很重要!手丟球沒有越位。
- 球門球:守門員開出來的球門球。
所以你會看到角球時,進攻球員全部擠在門口,因為這時候沒有越位限制!
現代科技:SAOT 與 VAR 如何抓越位?
以前抓越位靠邊審的鷹眼,現在靠高科技。2026 世界盃將全面使用「半自動越位判定系統」(SAOT)。
- 全身追蹤: 攝影機追蹤球員身上 29 個骨架點。
- 精準時刻: 比賽用球內建晶片,精確捕捉踢球的毫秒。
- 3D 動畫: 系統會自動畫出越位線,若越位會通報 VAR影像輔助裁判。
這意味著,現在的越位判決已經精確到「半個腳掌」甚至「一個肩膀」的差距,雖然殘忍,但也更公平。
總結:越位判定懶人包
下次看到爭議球,請在腦中跑一遍這個流程:
- 時間點: 隊友傳球瞬間。
- 位置: 接球員是否比倒數第二個防守者更靠近球門?
- 參與: 他有沒有去接球或干擾防守?
- 例外: 這是不是角球、界外球或球門球?
只要掌握這四點,你對越位的判斷力就已經超越 90% 的觀眾,甚至可以開始跟朋友講解戰術了!
延伸閱讀: 搞懂了越位,接下來建議你深入了解【角球】、【點球】、【波膽】以及【紅黃牌規則】,全面掌握足球比賽的規則,觀賽更有樂趣!


